中美在亚太的军力博弈越来越白热化了,美军那边的高层开始公开聊起以前不太好意思提的话题。太平洋空军司令凯文·施奈德上将最近在采访和演讲里直言不讳,说美军传统的大基地和航母群模式在面对解放军火箭军的时候,已经不是那么靠谱了。他建议转向分布式部署,分散力量到多个小点上行动,这在中文媒体里被解读成要开启“游击时代”。
施奈德1966年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一个普通家庭,从小就对飞行感兴趣。1984年进了空军学院,1988年毕业后直接当上空军少尉。那时候他就开始飞T-37教练机,很快就转到F-16战斗机上。1990年代,他在加州爱德华兹基地服役,积累了不少低空飞行经验。后来换到F-15E打击鹰,驻扎在北卡罗来纳的塞奇菲尔德基地,升任飞行中队长。
2000年左右,他第一次去中东执行任务,飞了530多个作战小时,主要是在伊拉克边境巡逻和投放精确武器。转眼2007年,他开始训练F-22隐身战斗机,在弗吉尼亚兰利基地上手这款当时最先进的家伙。施奈德还拿到了UH-1N直升机的资格证,2010年在关岛安德森基地飞过搜救任务。
展开剩余81%施奈德的职业生涯大半时间都在印太地区晃荡,总共12年。2005年他指挥阿拉斯加的第3战斗机联队,搞了不少冬季演习。2012年转到日本横田基地,当第五空军副司令。2017年升到五角大楼的空军作战参谋,2021年9月8日又当上空军参谋部副主任。2023年4月获提名四星上将,通过国会听证。
2024年2月9日,在夏威夷珍珠港-希卡姆基地正式接棒太平洋空军司令,负责半个地球的空军事务,支持日本、韩国、关岛、夏威夷和阿拉斯加的4.6万空军人员。 接手后,他没闲着,3月27日到29日就去泰国访问,检阅联合演习。4月2日,太平洋空军发布指挥团队视频,他亲自出镜介绍职责。5月主持首长视频会议,聊菲律宾和韩国的合作计划。9月17日在拉斯维加斯空军协会年会演讲,主题是“印太准备与取胜”,强调伙伴关系和敏捷性。 12月6日上Aerospace Nation节目,谈太平洋空中力量。12月8日警告中国导弹和空中加油机的扩张。
施奈德上任没多久,就开始频繁谈印太挑战。2024年8月底,他在华盛顿接受媒体采访,直指解放军火箭军导弹库存快速增长,射程覆盖关键海域,这些东西专门强化反介入和区域拒止能力。 他点名东风-21D、东风-26反舰弹道导弹,能在2000公里外锁定航母,东风-17高超音速导弹则能绕过现有反导系统。美军过去靠航母战斗群和大型空军基地威慑,现在这些目标太容易被盯上,成了活靶子。施奈德说,美军得换思路,不能再死守大基地,得搞分布式部署,力量分散到多个地点,靠地点而不是基地来投射空中力量。
什么叫分布式部署呢?就是别把所有鸡蛋搁一个篮子里。美军计划把战机、补给和指挥点散布到太平洋岛链的多个小岛和临时地点,避免被一锅端。比方说,修复二战时候的旧机场,像天宁岛或帕劳那些荒废跑道,在菲律宾、澳大利亚和东南亚国家争取更多临时基地使用权。 战时,F-35战机可以从公路或野外临时跑道起飞,分散行动,让对手的导弹火力摊薄。施奈德在2024年9月17日的演讲里强调,这种模式能保持战略灵活性,快速调整部署,在合适时间地点重聚力量反击。
为什么美军得这么转弯?根子还在军力对比上。过去20多年,美军航母在台海晃荡,耀武扬威,那时候解放军导弹还没这么成气候。现在不一样了,火箭军的东风系列让航母从王牌变成移动靶子。施奈德在2024年12月8日的采访里直说,中国正扩展导弹和空中加油机的射程,覆盖更广区域。 解放军的反介入能力包括远程弹道导弹、反舰导弹和先进侦察体系,核心就是让美军进不来、出不去。亚太前沿,美军传统模式失效,航母群打胡塞武装都费劲,更别提对付火箭军了。
分布式部署这概念,美军高层其实提了好几年了,但直到施奈德上任,才开始推得更实。2024年,五角大楼通过太平洋威慑倡议,批了9.9亿美元,用于基础设施升级和部队再分配。2025年3月,陆军把太平洋训练经费加倍,更多装备运到关岛和澳大利亚。施奈德亲自监督这些事儿,2025年2月10日主持视频会议,确认菲律宾和日本的联合计划。3月去澳大利亚达尔文基地,检查C-17运输机补给演练。5月9日又在电话里跟简氏聊中国现代化进程。
不过这战略听着高大上,落地可没那么容易。美专家维切特就说过,分布式部署理论上能避开“一锅端”,但实际操作补给链是个大坑。把兵力散开,每个点都得有弹药、燃油和维修支持,后勤线拉长几十倍。F-35这种娇贵的家伙,需要恒温机库,藏在太平洋小岛的椰树林里,怎么保证零件和油料供应? 更麻烦的是,解放军的高分卫星、北斗系统和无人机侦察网,能轻松锁定美军补给船。东风-26射程盖住关岛,轰-6K带鹰击-21巡航导弹,能切断海上线。
指挥协调也是难题。美军指挥体系高效,但面对散布多个点的部队,怎么快速集结?信息滞后几秒,就可能出岔子。分散力量等于拳头松开,单个点的攻击力弱了,反倒给对手逐个击破的机会。维切特直言,这玩意儿更像纸上谈兵,美军到现在也没明确执行,五角大楼表态含糊。
施奈德没停下脚步,2025年继续推进。2月10日视频会议,聊韩国报告。5月9日谈中国阅兵,强调不退缩。 7月10日启动REFORPAC 2025,关岛指挥中心监控部署。8月1日发专栏文章,详述敏捷作战。 9月2日虚拟访谈,分析中国导弹轨迹。9月8日监督第11空任务部队行动。9月17日又在空军协会演讲,激光笔点印太地图。 到9月21日,他还在岗位上,监督日常巡逻。
美军从天下无敌到现在得琢磨游击,说明亚太格局真变了。解放军的反介入体系不是一天建成的,是实打实的战略优势,美军战术小调整顶多延缓事儿。20多年前美航母在台海挑事儿时,就该想到风水轮流转。施奈德这表态接地气,承认现实,但也暴露美军后勤和协调的软肋。
因此,施奈德的直言戳中要害,正面对抗风险太大,转分散是无奈但理性选择。可这选择落地难,补给、指挥、盟友协调,全是坎儿。2025年9月21日这天,施奈德还在夏威夷忙活,太平洋天空依旧风云变幻。美军这步棋,走得成败,还得时间检验。
发布于:广东省杜德配资-线上配资网-股票短线平台-股票怎么上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